基本信息
cas:39515-51-0
中文名称:间苯氧基苯甲醛
中文别名:3-苯氧基苯甲醛;3-醛基二苯醚;
英文名称:3-Phenoxy-benzaldehyde
英文别名:Benzaldehyde, 3-phenoxy-;3-Formyldiphenyl Ether;3-phenoxybenzaldehyde;
分子式:C13H10O2
分子量:198.21700
精确质量:198.06800
PSA:26.30000
LOGP:3.29140
物化性质
外观与性状:淡黄色液体
密度:1.147 g/mL at 25 °C(lit.)
沸点:169-169.5 °C11 mm Hg(lit.)
熔点:13 °C
闪点:>230 °F
折射率:n20/D 1.595(lit.)
稳定性:Stable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.
储存条件:Store in a cool, dry place. Keep container closed when not in use.
安全信息
RTECS号:CU7560200
安全说明:S23-S24/25-S45-S38-S28
WGK Germany:3
危险类别码:R22; R26
海关编码:29124900
危险品运输编码:UN2810
危险类别:6.1
包装等级:II
危险品标志:T+
生产方法及用途
生产方法
工业化主要有两种方法:溴苯甲醛法和间甲苯酚法。溴苯甲醛法成本高、杂质多、产品提纯困难。目前国内均采用间甲苯酚路线,即经醚化先制得间苯氧基甲苯,再经氯化、水解、精制等工序制得最终产品。具体步骤是:(1)醚化 用间甲酚与卤代苯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反应制得间苯氧基甲苯(MPT)。
(2)氯化 将MPT用溶剂法,在引发剂存在下进行氯化制得一氯苄和二氯苄。
(3)水解 氯化后的氯化液水解为MPA,主要有两种水解方法:混酸法 用硫酸和冰醋酸配成65%的混酸。稀硝酸法 用5%-10%的稀硝酸及氧化剂,压力为2-10MPa。
(4)精制 精制提纯MPA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,即精馏法和化学法。此外,由3-苯氧基甲苯经催化氧化生成3-苯氧基苯甲酸,再进行电解还原,得到苯氧基苯甲醇,然后用次氯酸钠选择氧化制得3-苯氧基苯甲醛。
用途
用作合成拟除虫菊酯的中间体,用于合成氯氰菊酯、苯醚菊酯、甲氰菊酯、三氟氯氰菊酯等农药。